知行讲堂|第二百四十七期教授博士论坛
2025年11月11日,材料学院团委于新华楼202展开主题为“硅@碳复合材料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的教授博士论坛,本次教授博士论坛由王鸣老师主讲。

论坛伊始,王鸣老师结合全球新能源产业升级趋势,指出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的核心部件,其能量密度与循环稳定性已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瓶颈,而硅基材料因高达4200mAh/g的理论比容量,被视为下一代负极材料的核心候选。随后,他深入解析硅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体积膨胀、导电性差等痛点,阐明碳材料的包覆改性机制——通过构建“硅@碳”核壳结构,既能缓冲硅颗粒的体积变化,又能形成连续导电网络,同步提升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与电子传输效率。

王鸣老师的讲解生动形象,频频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学习教授博士论坛,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好的理解,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受益匪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百二十八期科研训练
2025年11月11日,材料学院团委于新华楼206开展了主题“溶液直写增材制造聚酰亚胺高温密封件的界面强化与性能调控”的课外科研训练,本次训练由洪伟老师主讲。

在科研训练中,洪伟老师围绕核心主题展开细致讲解,系统介绍了溶液直写增材制造技术的原理、聚酰亚胺高温密封件的制备关键步骤,重点剖析了界面结合薄弱这一行业核心痛点及对应的强化技术路径。通过理论阐释与科研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洪老师深入解读了性能调控的核心机制,同时分享了自己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实验优化经验及工程应用探索,为同学们搭建了前沿技术与实践应用的沟通桥梁。

洪伟老师以通俗易懂、条理清晰的授课风格,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讲解内容,有效降低了同学们对前沿增材制造技术的认知门槛。在场同学认真聆听、积极思考,纷纷表示此次训练内容兼具深度与实用性,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更激发了对高端制造领域科研探索的热情,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提供了重要启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百二十九期科研训练
2025年11月11日,材料学院团委在新华楼202开展了主题为“Li4Ti5012/rGO纳米复合材料的三维网络结构设计并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课外科研训练,本次科研训练由王鸣老师主讲。

训练现场,王鸣老师先结合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点明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动力及储能领域的核心地位,以及当前石墨负极在比容量、快充性能、低温适应性上的局限。随后聚焦Li4Ti5O12材料的特性,详解其突出的安全性能与循环稳定性,并阐述rGO的高导电性优势——二者复合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能为电化学反应提供充足活性位点,显著促进锂离子与电子的快速迁移。互动环节中,老师针对“复合材料循环寿命优化”“工业化制备成本控制”等问题逐一解答,结合硅基负极等研究热点对比分析Li4Ti5O12/rGO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引导学生思考科研与产业需求的结合点。

本次科研训练现场氛围十分热烈,王鸣老师以轻松愉快的讲课方式,使同学们更加迅速的对该研究课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学们纷纷表示,从此次科研训练中收获良多,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